[1] |
邓双林, 宋金民, 刘树根, 罗平, 李智武, 杨迪, 孙玮, 李金玺, 余晶洁, 李立基.
四川盆地灯影组三段混积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20, 38(3): 598-6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09
|
[2] |
刘艺萌, 张藜, 黄晓波, 郑敬贵, 徐伟.
辽中凹陷北洼古近系东二下亚段湖底扇沉积类型及时空演化机理分析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280-129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07
|
[3] |
周学文, 姜在兴, 汤望新, 许文茂, 胡晨林, 贾超尘.
牛庄洼陷沙三中亚段三角洲—重力流体系沉积特征与模式
. 沉积学报,
2018, 36(2): 376-38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27
|
[4] |
徐伟, 李正宇, 刘艺萌, 刘军钊, 王启明.
渤中25-1油田沙三段重力流沉积模式及油气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8, 36(3): 557-56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75
|
[5] |
马丽芳, 鲍晶, 应红, 胡春华, 钟思锐, 杨淑芬, 宋春晖, 孟庆泉.
祁连山北缘酒西盆地新生代沉积通量变化对周缘山体构造隆升—风化剥蚀历史的响应
. 沉积学报,
2016, 34(1): 49-5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04
|
[6] |
孙福宁, 杨仁超, 李冬月.
异重流沉积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16, 34(3): 452-46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03
|
[7] |
王星星, 朱筱敏, 张明君, 潘荣, 吴陈冰洁, 张久强.
洪浩尔舒特凹陷下白垩统近岸水下扇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15, 33(3): 568-577.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3.015
|
[8] |
付锁堂, 王震亮, 张永庶, 王爱国, 孔红喜, 范昌育.
柴北缘西段鄂博梁构造带储层碳酸盐胶结物成因及其油气地质意义——来自碳、氧同位素的约束
. 沉积学报,
2015, 33(5): 991-99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15
|
[9] |
.
塔中地区志留系海相碎屑岩储层石英溶蚀成因及影响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38-147.
|
[10] |
.
柴达木盆地西部尕斯库勒盐湖280 ka以来沉积特征
. 沉积学报,
2014, 32(1): 85-92.
|
[11] |
.
库车坳陷中部新近系—第四系砾岩层的沉积特征及分布规律
. 沉积学报,
2013, 31(2): 282-290.
|
[12] |
王力.
济阳坳陷孤西断裂带深层天然气成因类型
. 沉积学报,
2009, 27(1): 172-179.
|
[13] |
管红.
南堡凹陷东营组层序地层格架与沉积体系
. 沉积学报,
2008, 26(5): 730-736.
|
[14] |
张小莉.
惠民凹陷临邑洼陷岩性油藏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2): 289-293.
|
[15] |
王传刚 王铁冠 张卫彪 何发歧.
塔里木盆地北部塔河油田原油分子地球化学特征及成因类型划分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901-909.
|
[16] |
明海会, 金振奎, 金之钧, 杨明慧, 陈祥.
泌阳凹陷安棚油田深层系油气分布规律及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05, 23(2): 329-336.
|
[17] |
胡剑风, 吕修祥, 赵风云, 陈元壮.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志留系油气聚集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05, 23(4): 734-739.
|
[18] |
付锁堂, 冯乔, 张文正.
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庙与靖边天然气单体碳同位素特征及其成因
. 沉积学报,
2003, 21(3): 528-532,538.
|
[19] |
梅冥相, 徐德斌, 周洪瑞.
米级旋回层序的成因类型及其相序组构特征
. 沉积学报,
2000, 18(1): 43-49.
|
[20] |
程日辉, 刘招君, 王东坡.
陆相盆地充填层序的类型——以辽西地区中生代盆地为例
. 沉积学报,
1997, 15(3): 166-170.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