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继岩.
多期构造裂缝发育充填特征及其主控因素——以济阳坳陷平南潜山为例
. 沉积学报,
2020, 38(2): 420-42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17
|
[2] |
梁爽, 杜社宽.
准噶尔盆地中拐凸起侏罗系三工河组储层特征及控制因素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269-127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10
|
[3] |
沈卫兵, 庞雄奇, 陈践发, 王阳洋, 张科, 高兆富, 贾颖超, 陈泽亚.
塔里木盆地塔中隆起奥陶系碳酸盐岩油气运聚主控因素及成藏模式
. 沉积学报,
2018, 36(5): 1008-102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01
|
[4] |
李维, 朱筱敏, 陈刚, 马英俊.
基于等时界面识别的浅水三角洲-河流沉积体系研究——以高邮凹陷黄珏地区古近系垛一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8, 36(1): 110-119.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13
|
[5] |
孙辉, 刘少治, 马宏霞, 鲁银涛, 许小勇.
东非鲁武马盆地海底水道—朵体体系粗粒浊流沉积物波特征及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63-77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0
|
[6] |
张妮妮, 刘洛夫, 苏天喜, 戴琦雯, 赵园园.
库车坳陷东部下侏罗统致密砂岩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
. 沉积学报,
2015, 33(1): 160-16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1.017
|
[7] |
.
河南登封地区寒武系第三统馒头组二段中的核形石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3): 410-417.
|
[8] |
.
白音查干凹陷桑合地区腾格尔组储层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3, 31(2): 350-357.
|
[9] |
.
四川江油马角坝地区船山组核形石基本特征及其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1): 1-9.
|
[10] |
.
山东省平邑盆地古近系湖相核形石特征及环境意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2): 259-268.
|
[11] |
倪新锋.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65-474.
doi:
|
[12] |
王圣柱.
东营凹陷南斜坡深层成藏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3): 474-481.
doi:
|
[13] |
宋天锐.
大连地区前寒武纪沉积岩中发现自生独居石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9, 17(S1): 663-667.
|
[14] |
刘家军, 刘建明, 郑明华, 周渝峰, 顾雪祥, 张斌, 林丽, 周德安.
利用岩石地球化学特征判断西秦岭寒武系含矿硅岩建造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8, 16(4): 42-49.
|
[15] |
王东安, 陈瑞君.
新疆克兹扬鲁克一带泥盆系沉积岩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5, 13(3): 13-22.
|
[16] |
胡珞兰, 东野脉兴, 郑文忠.
鄂西磷块岩沉积序列
. 沉积学报,
1993, 11(1): 84-92.
|
[17] |
邱艳生.
山西襄汾奥陶系岩石学特征及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93, 11(4): 67-72.
|
[18] |
朱莲芳, 马宝林.
塔里木盆地阿克苏—柯坪地区寒武系—奥陶系的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91, 9(2): 55-62.
|
[19] |
霍清.
华北地区石炭—二叠系沉积物砂体的粒度分布特征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1988, 6(1): 109-117.
|
[20] |
曹仁关.
湖北震旦系磷块岩中的藻类化石
. 沉积学报,
1988, 6(1): 97-10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