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跃, 李军辉, 王子赫, 李美芳, 娄洪, 王琦, 孙海雷.
陆相断陷湖盆基准面旋回对沉积砂体的控制——以海拉尔盆地贝尔凹陷贝西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4): 858-86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79
|
[2] |
谭梦琪, 刘自亮, 沈芳, 谢润成, 刘成川, 邓昆, 徐浩.
四川盆地回龙地区下侏罗统自流井组大安寨段混积岩特征及模式
. 沉积学报,
2016, 34(3): 571-58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15
|
[3] |
金民东, 谭秀成, 曾伟, 李凌, 李宗银, 罗冰, 张静蕾, 洪海涛.
四川盆地磨溪—高石梯地区加里东—海西期龙王庙组构造古地貌恢复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4): 634-64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03
|
[4] |
.
四川盆地蜀南地区上三叠统须家河组低孔低渗储层特征及形成机理
. 沉积学报,
2013, 31(1): 167-175.
|
[5] |
谭秀成.
陆表海碳酸盐岩台地沉积期微地貌恢复方法研究——以四川盆地磨溪气田嘉二2亚段A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86-494.
doi:
|
[6] |
刘占国.
四川盆地川中地区中下侏罗统砂岩储层异常致密成因机理
. 沉积学报,
2011, 29(4): 744-751.
doi:
|
[7] |
胡明毅.
四川盆地嘉陵江组层序—岩相古地理特征和储层预测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145-1152.
doi:
|
[8] |
张世广.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储层宏观非均质性研究中的应用——以松辽盆地朝阳沟油田朝1—朝气3区块扶余油层为例
. 沉积学报,
2009, 27(3): 458-469.
doi:
|
[9] |
魏钦廉.
惠州凹陷古近系珠海组海相三角洲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5): 744-752.
doi:
|
[10] |
刘宗堡.
三肇凹陷葡萄花油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划分及沉积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3): 399-406.
doi:
|
[11] |
孙治雷.
四川盆地须家河组砂岩储层中自生绿泥石的来源与成岩演化
. 沉积学报,
2008, 26(3): 459-468.
doi:
|
[12] |
唐民安.
大牛地气田下石盒子组基准面旋回与储层流动单元的层次性
. 沉积学报,
2007, 25(1): 39-47.
doi:
|
[13] |
王一刚.
四川盆地三叠系飞仙关组气藏储层成岩作用研究拾零
. 沉积学报,
2007, 25(6): 831-839.
doi:
|
[14] |
叶泰然.
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在鄂尔多斯盆地苏里格气田苏6井区下石盒子组砂岩储层预测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06, 24(2): 259-266.
doi:
|
[15] |
郑荣才, 彭军, 彭光明, 盘昌林, 高红灿.
高分辨率层序分析在油藏开发工程中的应用——以百色盆地仑35块那二段油藏为例
. 沉积学报,
2003, 21(4): 654-662.
|
[16] |
赵俊兴, 陈洪德, 向芳.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延安地区中侏罗统延安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2): 307-312.
|
[17] |
柳梅青, 陈亦军, 郑荣才.
川西新场气田蓬莱镇组陆相地层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0, 18(1): 50-56.
|
[18] |
郑荣才, 尹世民, 彭军.
基准面旋回结构与叠加样式的沉积动力学分析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69-375.
|
[19] |
郑荣才.
四川盆地下侏罗统大安寨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学
. 沉积学报,
1998, 16(2): 42-49.
|
[20] |
黄继祥, 曾伟, 张高信, 冉宏.
四川盆地川东地区三叠系嘉陵江组第二段滩微相的发育分布及对气藏形成的控制
. 沉积学报,
1995, 13(S1): 109-11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