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陈伟, 李璇, 曾亮, 王庆同, 焦学尧, 杨平, 江小青, 马锦龙.
柴西上干柴沟组中上段介壳微量元素古环境古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5): 992-100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92
|
[2] |
杨永恒, 孙国强, 王晔桐, 朱文军, 秦彩虹, 管斌.
柴达木盆地北缘平台地区路乐河组沉积环境与成岩流体特征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258-126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08
|
[3] |
周锡强, 陈代钊, 刘牧, 胡建芳.
中国沉积学发展战略:沉积地球化学研究现状与展望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93-131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20
|
[4] |
林荣骁, 王家生, 苏丕波, 林杞, 孙飞, 杨军霞.
南海东北部岩芯沉积物磁性特征及对甲烷事件的指示
. 沉积学报,
2017, 35(2): 290-29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08
|
[5] |
王峰, 刘玄春, 邓秀芹, 李元昊, 田景春, 李士祥, 尤靖茜.
鄂尔多斯盆地纸坊组微量元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沉积环境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65-127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17
|
[6] |
李辰丝, 杨勋林, 黄帆, 李国军, 吕春艳, 杨琰.
重庆羊子洞MIS5a/MIS4转换时期石笋微量元素记录及其气候意义
. 沉积学报,
2015, 33(2): 299-30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09
|
[7] |
牛东风, 李保生, 王丰年, 陈琼, 舒培仙, 温小浩, 陈敏.
微量元素记录的毛乌素沙漠全新世气候波动——以萨拉乌苏流域DGS1层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5, 33(4): 735-74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12
|
[8] |
付旭东, 王岩松.
中国沙漠物源研究:回顾与展望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063-107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01
|
[9] |
.
湘鄂西寒武系烃源岩地球化学特征与沉积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13, 31(6): 1122-1132.
|
[10] |
靳建辉.
新疆伊犁塔克尔莫乎尔沙漠全新世晚期沉积微量元素反映的古气候变化
. 沉积学报,
2011, 29(2): 336-345.
doi:
|
[11] |
蔡清海.
福建三沙湾海洋沉积物中重金属和微量元素的研究
. 沉积学报,
2007, 25(3): 456-460.
doi:
|
[12] |
于炳松, 陈建强, 李兴武, 林畅松.
塔里木盆地肖尔布拉克剖面下寒武统底部硅质岩微量元素和稀土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沉积背景
. 沉积学报,
2004, 22(1): 59-66.
|
[13] |
黄俊华, 胡超涌, 周群峰, 杨桂芳.
长江中游和尚洞石笋的高分辨率同位素、微量元素记录及古气候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3): 442-446.
|
[14] |
丁祖国, 柴之芳, 马建国, 傅家谟, 盛国英, 彭平安, 林清.
江汉油田原油和生油岩有机抽提物中过渡族微量元素特征及其石油地球化学意义
. 沉积学报,
1992, 10(1): 108-117.
|
[15] |
刘金钟, 范德廉, 刘铁兵, 叶杰.
桂西北中三叠统板纳组的沉积地球化学及金的区域分布
. 沉积学报,
1991, 9(S1): 178-186.
|
[16] |
刘长龄, 覃志安.
我国铝土矿中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1, 9(2): 25-33.
|
[17] |
王先兰.
南极长城湾及其附近沉积物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1991, 9(4): 49-58.
|
[18] |
赵全基, 周希林, 张壮域, 王相芹.
北太平洋锰结核伴生沉积物中某些金属元素的地球化学行为探讨
. 沉积学报,
1990, 8(2): 97-104.
|
[19] |
鲍根德.
太平洋北部铁锰结核富集区沉积物的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0, 8(1): 44-56.
|
[20] |
李成凤, 肖继风.
用微量元素研究胜利油田东营盆地沙河街组的古盐度
. 沉积学报,
1988, 6(4): 100-10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