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陶金雨, 张昌民, 郭旭光, 朱锐, 潘进, 唐勇.
磨圆度定量表征在扇三角洲沉积微相判别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2020, 38(5): 956-96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111
|
[2] |
辛浩, 肖恩照, 王龙, 李屹尧, 张震武.
肥城邓家庄剖面寒武系微生物碳酸盐岩沉积序列
. 沉积学报,
2020, 38(1): 64-7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71
|
[3] |
朱筱敏, 谈明轩, 董艳蕾, 李维, 秦祎, 张自力.
当今沉积学研究热点讨论——第20届国际沉积学大会评述
. 沉积学报,
2019, 37(1): 1-1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85
|
[4] |
王龙, 李伟强, 王皓, 吴海, 辛浩.
华北地台马沟剖面寒武系苗岭统微生物岩的组构特征、沉积环境和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193-120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18
|
[5] |
侯中帅, 陈世悦, 郭宇鑫, 王志金, 赫庆庆, 崔绮梦.
华北中南部博山地区上古生界沉积相与沉积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2018, 36(4): 731-74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52
|
[6] |
伊硕, 黄文辉, 金振奎, 高白水.
滨里海盆地东缘石炭系KT-II层碳酸盐岩微相特征与沉积环境研究——以扎纳若尔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1): 139-15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14
|
[7] |
白志强, 刘树根, 宋金民, 彭瀚霖, 林彤, 柳存喜.
米仓山南缘中志留统罗惹坪组风暴岩沉积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15, 33(2): 226-23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02
|
[8] |
杨雪飞, 王兴志, 唐浩, 姜楠, 杨跃明, 谢继荣, 罗文军.
四川盆地中部磨溪地区龙王庙组沉积微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15, 33(5): 972-98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13
|
[9] |
肖笛, 谭秀成, 山述娇, 彭浩, 陈虹宇, 万伟超, 熊鹰, 李顺.
四川盆地南部中二叠统茅口组二段沉积微相研究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182-119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11
|
[10] |
雷卞军.
靖边气田马五1-4亚段沉积微相和成岩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153-1164.
|
[11] |
薛春汀.
西汉末—北宋黄河三角洲(公元11~1099年)的沉积记录
. 沉积学报,
2008, 26(5): 804-812.
|
[12] |
李双文 刘洛夫 张有平 姚卫江 靳 军 赵建章 孙 东.
准噶尔盆地莫北凸起侏罗系三工河组沉积演化及微相构成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19-828.
|
[13] |
吴胜和, 武军昌, 李恕军, 吴志宇.
安塞油田坪桥水平井区沉积微相三维建模研究
. 沉积学报,
2003, 21(2): 266-271.
|
[14] |
孙卫, 王洪建, 吴诗平, 陈杨艾, 朱永贤, 元连喜.
三间房组油藏沉积微相及其对注水开发效果影响研究
. 沉积学报,
1999, 17(3): 443-448.
|
[15] |
赵永胜, 朱永铭, 杨世民, 王震, 车翔飞.
碎屑岩沉积微相工业制图方法及应用探讨——以辽河欢喜岭油田齐108块莲花油层为例
. 沉积学报,
1998, 16(2): 102-107.
|
[16] |
胡志水, 赵永胜.
重庆中梁山三叠系飞仙关组三段风暴沉积
. 沉积学报,
1993, 11(2): 84-90.
|
[17] |
宋春晖, 武安斌.
西成矿田中泥盆统碳酸盐岩沉积微相、微相组及其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1993, 11(2): 34-42.
|
[18] |
胡珞兰, 东野脉兴, 郑文忠.
鄂西磷块岩沉积序列
. 沉积学报,
1993, 11(1): 84-92.
|
[19] |
李文厚.
华北地台南缘高山河群碎屑岩潮坪沉积
. 沉积学报,
1991, 9(3): 98-105.
|
[20] |
李元元, 方少仙, 陈景山.
自然伽玛数字判别法研究沉积微相——以东濮盆地文留地区沙四段为例
. 沉积学报,
1991, 9(4): 59-6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