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辰生, 王辉, 李想, 邱争科, 郭建华, 王宗秀.
湘中—湘南烟溪组沉积特征及页岩气勘探潜力
. 沉积学报,
2020, 38(1): 218-230.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26
|
[2] |
赵迪斐, 郭英海, WangGeoff, 李冠霖, 曾春林, 焦伟伟.
层序地层格架及其对页岩储层发育特征的影响-以四川盆地龙马溪组页岩为例
. 沉积学报,
2020, 38(2): 379-39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3
|
[3] |
王淑萍, 王铸坤, 操应长, 王艳忠, 杜亮慧, 李宇志.
中深层砂砾岩储层控制因素与分类评价方法——以东营凹陷永1块沙四下亚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5): 1069-107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7
|
[4] |
邱振, 卢斌, 陈振宏, 张蓉, 董大忠, 王红岩, 邱军利.
火山灰沉积与页岩有机质富集关系探讨——以五峰组—龙马溪组含气页岩为例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296-1308.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88
|
[5] |
王秀平, 牟传龙, 王启宇, 周恳恳, 梁薇, 葛祥英, 陈小炜.
再论岩相古地理可作为页岩气地质调查之指南
. 沉积学报,
2018, 36(2): 215-231.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01
|
[6] |
宋明水, 向奎, 张宇, 蔡攀, 刘建磊, 杨仁超.
泥质重力流沉积研究进展及其页岩油气地质意义——以东营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40-75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08
|
[7] |
杨宇宁, 王剑, 郭秀梅, 熊小辉.
渝东北田坝地区五峰—龙马溪组页岩矿物学特征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4): 772-78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1
|
[8] |
邱振, 董大忠, 卢斌, 周杰, 施振生, 王红岩, 吝文, 张晨晨, 刘德勋.
中国南方五峰组-龙马溪组页岩中笔石与有机质富集关系探讨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011-102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01
|
[9] |
栾国强, 董春梅, 马存飞, 林承焰, 张津营, 吕夏霏, Muhammad Aleem Zahid.
基于热模拟实验的富有机质泥页岩成岩作用及演化特征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208-121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18
|
[10] |
邵淑骁, 曾溅辉, 张善文, 宋国奇, 孟伟, 王学军, 张永旺, 徐兴友.
东营凹陷沙河街组砂岩储层高岭石类型、特征及其成因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204-1216.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13
|
[11] |
董春梅, 马存飞, 栾国强, 林承焰, 张宪国, 任丽华.
泥页岩热模拟实验及成岩演化模式
. 沉积学报,
2015, 33(5): 1053-106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21
|
[12] |
李超, 朱筱敏, 朱世发, 耿名扬, 毕玉泉, 束青林, 徐福刚.
沾化凹陷罗家地区沙三下段泥页岩储层特征
. 沉积学报,
2015, 33(4): 795-80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18
|
[13] |
.
马朗凹陷芦草沟组泥页岩储层含油性特征与评价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66-173.
|
[14] |
邱桂强.
东营凹陷古近系成岩层序特征与储集差异性分析
. 沉积学报,
2007, 25(6): 915-922.
doi:
|
[15] |
王居峰.
东营三角洲—浊积扇高频层序叠加样式与岩性圈闭
. 沉积学报,
2005, 23(2): 303-309.
|
[16] |
张德武, 冯有良, 邱以钢, 闵伟, 郭玉新, 赵乐强, 向立宏.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层序地层研究与隐蔽油气藏预测
. 沉积学报,
2004, 22(1): 67-72.
|
[17] |
岳伏生, 马龙, 李天顺.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与油气成藏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44-649.
|
[18] |
冯有良, 潘元林, 郑和荣.
东营凹陷中始新统上部—上始新统层序地层模式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76-383.
|
[19] |
董冬.
断陷湖盆陡坡带碎屑流沉积单元的沉积序列和储集特征——以东营凹陷永安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66-571.
|
[20] |
陆现彩, 胡文宣, 符琦, 张文兰, 周光甲, 洪志华, 陈致林.
利用碳酸盐矿物成分研究沉积-成岩过程中流体盐度演化──以东营凹陷沙四段低熟油烃源岩为例
. 沉积学报,
1998, 16(1): 120-125.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