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尹泽, 刘自亮, 彭楠, 沈芳, 谭梦琪, 王玉冲, 梁雨晨, 王红伟.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相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19, 37(1): 163-176.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56
|
[2] |
杜怡星, 时志强.
川西北地区上三叠统卡尼阶古喀斯特的发现及研究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3): 460-46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3.004
|
[3] |
王成, 王万春, 王建丰, 樊海龙.
鄂尔多斯盆地奥陶系烃源岩支链烷烃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7, 35(4): 853-86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9
|
[4] |
刘磊, 陈洪德, 徐长贵, 钟怡江, 吴奎.
辽东湾古近系震积岩特征及其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 沉积学报,
2015, 33(5): 919-931.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08
|
[5] |
.
冀中坳陷晋县凹陷古近系震积岩的发现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4): 634-642.
|
[6] |
.
西藏山南地区上三叠统复理石郎杰学群岩性分布样式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1): 36-43.
|
[7] |
.
鄂尔多斯盆地延长组深水岩相发育特征及其石油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3, 31(05): 928-938.
|
[8] |
倪新锋.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哈拉哈塘地区奥陶系碳酸盐岩岩溶型储层特征及成因
. 沉积学报,
2011, 29(3): 465-474.
|
[9] |
傅强.
鄂尔多斯盆地晚三叠世湖盆浊积岩发育特征及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2): 186-192.
|
[10] |
李元昊.
鄂尔多斯盆地三叠系延长组震积岩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08, 26(5): 772-779.
|
[11] |
罗 忠.
层序界面对砂岩成岩作用及储层质量的影响——以鄂尔多斯盆地延河露头上三叠统延长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07, 25(6): 903-914.
|
[12] |
魏垂高, 张世奇, 姜在兴, 刘金华.
东营凹陷现河地区沙三段震积岩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6): 798-805.
|
[13] |
魏垂高 张世奇 姜在兴 刘金华.
东营凹陷现河地区沙三段震积岩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798-805.
|
[14] |
谢渊, 王剑, 江新胜, 李明辉, 谢正温, 罗建宁, 侯光才, 刘方, 王永和, 张茂省, 朱桦, 王德潜, 孙永明, 曹建科.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沙漠相沉积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5, 23(1): 73-83.
|
[15] |
王琪, 禚喜准, 陈国俊, 史基安, 王多云.
鄂尔多斯盆地盐池—姬源地区三叠系长4+5砂岩成岩演化特征与优质储层分布
. 沉积学报,
2005, 23(3): 397-405.
|
[16] |
杨剑萍, 王辉, 陈世悦, 袁静, 鄢继华, 赵卫卫.
济阳坳陷古近系震积岩特征
. 沉积学报,
2004, 22(2): 281-287.
|
[17] |
袁静.
山东惠民凹陷古近纪震积岩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4, 22(1): 41-46.
|
[18] |
张金亮, 常象春, 刘宝珺.
楚雄盆地上三叠统深盆气成藏条件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3): 469-476.
|
[19] |
李文厚, 周立发, 符俊辉, 赵文智, 薛良清, 靳久强.
库车坳陷上三叠统的浊流沉积及石油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97, 15(1): 20-24.
|
[20] |
吴贤涛, 尹国勋.
四川峨眉晚侏罗世湖泊沉积中震积岩的发现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1992, 10(1): 19-2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