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宋慧波, 王芳, 胡斌.
晋中南地区上石炭统-下二叠统太原组碳酸盐岩中遗迹组构及其沉积环境
. 沉积学报,
2015, 33(6): 1126-113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6.006
|
[2] |
宋慧波, 郭瑞睿, 王保玉, 胡斌.
华北下二叠统太原组Zoophycos潜穴中碳酸盐岩微形体的特征及其意义
. 沉积学报,
2014, 32(5): 797-808.
|
[3] |
.
鄂尔多斯盆地吴堡地区上三叠统延长组原油地球化学特征及油源对比
. 沉积学报,
2013, 31(2): 374-383.
|
[4] |
.
北羌塘盆地晚中生代地层:早白垩世海相地层的发现
. 沉积学报,
2012, 30(5): 825-833.
|
[5] |
齐跃春.
漠河盆地依列克得组火山活动间歇期烃源岩有机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1): 164-172.
|
[6] |
胡光明.
河流相层序地层模式与地层等时对比
. 沉积学报,
2010, 28(4): 745-751.
|
[7] |
王铜山.
川东北飞仙关组储层固体沥青地球化学特征及其气源指示意义
. 沉积学报,
2008, 26(2): 340-348.
|
[8] |
淡卫东.
川西白马庙气田上侏罗统蓬莱镇组高分辨率层序地层对比
. 沉积学报,
2007, 25(5): 708-715.
|
[9] |
刘文汇, 张殿伟, 王晓锋, 南青云.
天然气气-源对比的地球化学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S1): 27-32.
|
[10] |
张水昌, 龚再升, 梁狄刚, 吴克强, 汪建蓉, 宋孚庆, 王培荣, 王汇彤, 何忠华.
珠江口盆地东部油气系统地球化学-Ⅰ:油组划分、油源对比及混源油确定
. 沉积学报,
2004, 22(S1): 15-26.
|
[11] |
李保生, 靳鹤龄, 祝一志, 董光荣, 温小浩.
萨拉乌苏河流域第四系岩石地层及其时间界限
. 沉积学报,
2004, 22(4): 676-682.
|
[12] |
王成善, 陈洪德, 寿建峰, 李祥辉, 田景春, 覃建雄.
中国南方二叠纪层序地层划分与对比
. 沉积学报,
1999, 17(4): 499-508.
|
[13] |
黄文辉, W.M.Bausch.
典型韵律互层式灰岩与泥灰岩的地球化学特征对比
. 沉积学报,
1999, 17(4): 633-637.
|
[14] |
颜佳新, 伍明, 李方林, 方念乔.
湖北省巴东栖霞组沉积成岩作用地球化学特征研究
. 沉积学报,
1998, 16(4): 78-83.
|
[15] |
符俊辉.
西北地区侏罗纪地质事件及其在地层划分对比中的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3): 147-152.
|
[16] |
赵省民, 郑浚茂.
晋北晚古生代高分辨率含煤层序
. 沉积学报,
1997, 15(1): 31-36.
|
[17] |
叶良苗, 裘亦楠.
河流相古土壤及其在河流沉积地层对比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91, 9(2): 63-70.
|
[18] |
贾炳文, 王平泽.
山西省沁水煤田平昔矿区上石炭统太原组沉积环境探讨
. 沉积学报,
1989, 7(2): 71-77.
|
[19] |
郑浚茂, 庞明.
石英砂岩的硅质胶结作用及其对储集性的影响
. 沉积学报,
1988, 6(1): 29-38.
|
[20] |
吴贤涛, 胡斌, 王观忠, 张国成.
豫西焦作地区上石炭统浅海碳酸盐岩中的风暴沉积
. 沉积学报,
1987, 5(4): 1-13.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