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孟祥超, 蒋庆平, 李亚哲, 孔垂显, 吴爱成, 王力宝, 贾俊飞, 肖芳伟, 刘午牛.
同生逆断层控制的砂砾岩沉积模式及有利储集相带分布——以玛湖凹陷南斜坡白25井区上乌尔禾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25-124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14
|
[2] |
杨永才, 李友川, 孙玉梅, 吴克强, 刘丽芳.
四环聚异戊二烯类化合物:中国东部断陷湖盆新分子化石
. 沉积学报,
2017, 35(4): 834-84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4.017
|
[3] |
印森林, 刘忠保, 陈燕辉, 吴小军.
冲积扇研究现状及沉积模拟实验——以碎屑流和辫状河共同控制的冲积扇为例
. 沉积学报,
2017, 35(1): 10-2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1.002
|
[4] |
赖海成, 李志忠, 靳建辉, 邓涛, 姜锋, 于晓莉, 苑秀全, 申健玲, 龚松柏.
基于GPR图像的福建海坛岛北部海岸冲积扇沉积构造及其成因的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2016, 34(4): 645-65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04
|
[5] |
.
渤海湾盆地东濮凹陷膏盐岩与油气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26-137.
|
[6] |
.
东濮凹陷古近系沙河街组三段河口湾沉积亚相之沉积学与痕迹学识别与油气储层
. 沉积学报,
2014, 32(4): 744-753.
|
[7] |
张丽霞.
东濮凹陷浅层砂岩的微观输导性能及其油气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1, 29(4): 793-797.
doi:
|
[8] |
杨伟利.
陆相断陷盆地可容空间转换特征
. 沉积学报,
2009, 27(2): 299-305.
doi:
|
[9] |
操应长.
断陷湖盆中强制湖退沉积作用及其成因机制
. 沉积学报,
2005, 23(1): 84-90.
|
[10] |
李阳, 邱桂强, 刘建民.
沉积学研究对济阳断陷湖盆油气勘探开发的推动作用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00-407.
|
[11] |
冯建辉, 任战利, 崔军平, 任来义, 马维民, 孙明良.
东濮凹陷杜桥白地区天然气气源岩分析
. 沉积学报,
2003, 21(2): 350-354.
|
[12] |
郭建华, 朱美衡, 杨申谷, 刘辰生.
辽河盆地曙一区馆陶组湿地冲积扇沉积
. 沉积学报,
2003, 21(3): 367-372.
|
[13] |
李阳, 蔡进功, 刘建民.
东营凹陷下第三系高分辨率层序地层研究
. 沉积学报,
2002, 20(2): 210-216.
|
[14] |
张善文, 隋风贵, 王永诗.
济阳坳陷下第三系陡岸沉积模式
. 沉积学报,
2001, 19(2): 219-223.
|
[15] |
陈发亮, 朱晖, 李绪涛, 苗翠芝.
东濮凹陷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层序地层划分及盐岩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00, 18(3): 384-388,394.
|
[16] |
董冬.
断陷湖盆陡坡带碎屑流沉积单元的沉积序列和储集特征——以东营凹陷永安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66-571.
|
[17] |
王新民, 宋春晖, 师永民, 晁吉俊, 武安斌.
青海湖现代沉积环境与沉积相特征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57-162.
|
[18] |
柯保嘉, 陈昌明, 陈志明, 汪寿松, 姜好仁, 惠斌耀.
鄂尔多斯盆地西缘砾质冲积扇沉积学特征
. 沉积学报,
1991, 9(3): 11-21.
|
[19] |
姜在兴, 赵澂林, 刘孟慧, 袁政文.
东濮凹陷西部湖相风暴沉积的初步研究
. 沉积学报,
1990, 8(1): 106-114.
|
[20] |
申建中, 季美英, 朱家蔚, 许化政.
东濮凹陷煤成气氩同位素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对比
. 沉积学报,
1988, 6(3): 118-129.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