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艺萌, 张藜, 黄晓波, 郑敬贵, 徐伟.
辽中凹陷北洼古近系东二下亚段湖底扇沉积类型及时空演化机理分析
. 沉积学报,
2019, 37(6): 1280-129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07
|
[2] |
李华, 何幼斌, 黄伟, 刘朱睿鸷, 张锦.
鄂尔多斯盆地南缘奥陶系平凉组深水沉积特征及其与古环境关系——以陕西富平赵老峪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18, 36(3): 483-49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31
|
[3] |
江宁, 何敏, 刘军, 庞雄, 张向涛, 薛怀艳.
东沙隆起南缘第四系等深流沉积特征及成因机制
. 沉积学报,
2018, 36(1): 120-131.
doi: 10.3969/j.issn.1000-0550.2018.014
|
[4] |
徐伟, 李正宇, 刘艺萌, 刘军钊, 王启明.
渤中25-1油田沙三段重力流沉积模式及油气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8, 36(3): 557-56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75
|
[5] |
张景军, 李凯强, 王群会, 王志坤, 韩江波.
渤海湾盆地南堡凹陷古近系重力流沉积特征及模式
. 沉积学报,
2017, 35(6): 1241-125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6.015
|
[6] |
李华, 何幼斌.
等深流沉积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17, 35(2): 228-24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7.02.003
|
[7] |
孙福宁, 杨仁超, 李冬月.
异重流沉积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16, 34(3): 452-46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3.003
|
[8] |
杜锦霞.
松辽盆地北部青山口组重力流特征研究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5, 33(2): 385-393.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18
|
[9] |
付锁堂.
晚三叠世鄂尔多斯盆地湖盆沉积中心厚层砂体特征及形成机制分析
. 沉积学报,
2010, 28(6): 1081-1089.
|
[10] |
李祥辉.
深海沉积理论发展及其在油气勘探中的意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1): 77-86.
|
[11] |
左景勋.
湘西王村剖面寒武系花桥组浊积岩特征及其大地构造意义
. 沉积学报,
2006, 24(2): 175-184.
|
[12] |
杨家静, 王一刚, 王兰生, 文应初, 刘划一, 周国源.
四川盆地东部长兴组——飞仙关组气藏地球化学特征及气源探讨
. 沉积学报,
2002, 20(2): 349-353.
|
[13] |
陈洪德, 王成善, 刘文均, 覃建雄.
华南二叠纪层序地层与盆地演化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28-535.
|
[14] |
刘善印, 钟大赉, 吴根耀.
滇西南景谷—镇沅地区第三纪重力流沉积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2): 50-54.
|
[15] |
沙庆安, 江茂生.
粒滩相与藻坪相沉积——鲁西地区中寒武统张夏组剖析
. 沉积学报,
1998, 16(4): 62-70.
|
[16] |
郝芳, 陈建渝, 孙永传, 解习农.
有机相研究及其在盆地分析中的应用
. 沉积学报,
1994, 12(4): 77-86.
|
[17] |
杨瑞东.
黔中、黔南下、中三叠统沉积相和层序地层
. 沉积学报,
1993, 11(4): 24-29.
|
[18] |
张抗.
鄂尔多斯盆地西、南缘奥陶系滑塌堆积
. 沉积学报,
1992, 10(1): 11-18.
|
[19] |
李思田.
论沉积盆地分析领域的追踪与创新
. 沉积学报,
1992, 10(3): 10-15.
|
[20] |
端木合顺, 朱莲芳.
酒西盆地下白垩统下沟组重力流水下扇沉积
. 沉积学报,
1990, 8(2): 7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