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任娜娜, 韩波, 张军涛, 冯菊芳, 王晓涛, 朱爽, 马强, 田海芹, 何治亮.
海水进退、滩坪出没、云化岩溶等与碳酸盐岩储层关系研究——以上扬子地台龙王庙组为例
. 沉积学报,
2018, 36(6): 1190-1205.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68
|
[2] |
李婷婷, 朱如凯, 白斌, 王崇孝, 李铁峰.
混积岩储层特征——以酒泉盆地青西凹陷下白垩统混积岩为例
. 沉积学报,
2015, 33(2): 376-384.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2.017
|
[3] |
吴其林, 但志伟, 肖为, 曾驿, 周小康, 侯志平.
珠江口盆地H区块碳酸盐岩储层地震沉积学应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15, 33(4): 828-83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4.021
|
[4] |
赵国祥, 王清斌, 杨波, 刘丰, 王飞龙.
渤海海域旅大21构造沙四段水体环境对储层成岩作用及物性的影响
. 沉积学报,
2014, 32(5): 957-965.
|
[5] |
张荣虎, 张惠良, 周晨光, 沈扬, 寿建峰, 王波.
塔里木盆地英买力地区志留系储层构造挤压及火山热液改造效应
. 沉积学报,
2014, 32(5): 901-911.
|
[6] |
.
塔里木盆地中央隆起区寒武—奥陶系白云岩结构特征及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14, 32(3): 538-549.
|
[7] |
.
塔里木盆地二叠纪火山—岩浆活动对古生界生储条件的影响——以塔中47井区为例
. 沉积学报,
2014, 32(1): 148-158.
|
[8] |
.
珠江口盆地(东部)珠江组碳酸盐岩层序地层及储层分布
. 沉积学报,
2012, 30(2): 291-300.
|
[9] |
.
碳酸盐岩系有机氮与无机氧热化学交换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11, 29(6): 1180-1189.
|
[10] |
郭建华, 石媛媛, 刘辰生, 朱锐.
塔里木盆地阿克库勒凸起西缘东河砂岩储集物性非均质性研究
. 沉积学报,
2005, 23(3): 406-411.
|
[11] |
李斌, 孟自芳, 李相博, 卢红选, 郑民.
靖安油田上三叠统长6储层成岩作用研究
. 沉积学报,
2005, 23(4): 574-583.
|
[12] |
岳伏生, 马龙, 李天顺.
查干凹陷下白垩统碎屑岩储层成岩演化与油气成藏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44-649.
|
[13] |
董冬.
断陷湖盆陡坡带碎屑流沉积单元的沉积序列和储集特征——以东营凹陷永安地区为例
. 沉积学报,
1999, 17(4): 566-571.
|
[14] |
李儒峰, 鲍志东.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马五1亚段高分辨率层序地层格架中风化成岩模式和储层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90-396.
|
[15] |
张廷山, 兰光志, S.Kershaw, 边立曾, 俞剑华.
四川盆地南北缘志留纪生物礁成岩作用及储层特征
. 沉积学报,
1999, 17(3): 374-382.
|
[16] |
李忠, 周海民, 丛良滋.
南堡凹陷成岩场及其对下第三系储层成岩格架的控制
. 沉积学报,
1997, 15(S1): 114-119.
|
[17] |
徐志强, 熊明.
饶阳凹陷下第三系碎屑岩储集条件分析
. 沉积学报,
1996, 14(2): 95-101.
|
[18] |
马永生, 李启明, 关德师.
鄂尔多斯盆地中部气田奥陶系马五1-4碳酸盐岩微相特征与储层不均质性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1): 22-32.
|
[19] |
郭建华.
塔里木盆地轮南地区奥陶系潜山古岩溶及其所控制的储层非均质性
. 沉积学报,
1993, 11(1): 56-64.
|
[20] |
何海清, 晋慧娟.
准噶尔盆地陆1井砂岩成岩作用及其对储层的影响
. 沉积学报,
1991, 9(4): 69-7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