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刘杰, 孙美静, 高红芳, 李学杰.
台湾东部海域沉积物波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2019, 37(1): 155-162.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106
|
[2] |
Henry W. Posamentier, Venkatarathnam Kolla, 刘化清.
深水浊流沉积综述
. 沉积学报,
2019, 37(5): 879-903.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49
|
[3] |
徐伟, 李正宇, 刘艺萌, 刘军钊, 王启明.
渤中25-1油田沙三段重力流沉积模式及油气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18, 36(3): 557-569.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8.075
|
[4] |
谈明轩, 朱筱敏, 耿名扬, 刘常妮.
沉积物重力流流体转化沉积-混合事件层
. 沉积学报,
2016, 34(6): 1108-111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6.009
|
[5] |
于革, 叶良涛, 廖梦娜.
晚更新世江苏海岸带沉积分布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2016, 34(4): 670-678.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4.007
|
[6] |
.
海底浊流在坡道转换处的流动及沉积的数值模拟
. 沉积学报,
2013, 31(6): 994-1000.
|
[7] |
李林.
重力流沉积:理论研究与野外识别
. 沉积学报,
2011, 29(4): 677-688.
doi:
|
[8] |
王海荣.
南海东北部台湾浅滩陆坡的浊流沉积物波的发育及其成因的构造控制
. 沉积学报,
2008, 26(1): 39-45.
doi:
|
[9] |
.
青海省治多西北上三叠统巴塘群划分对比与环境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4): 511-520.
|
[10] |
于 革 桂 峰.
太湖流域营养盐沉积200年的历史模拟研究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49-856.
|
[11] |
张春生, 刘忠保, 施冬, 程启贵, 张荣彬, 高春宁, 李建雄.
涌流型浊流形成及发展的实验模拟
. 沉积学报,
2002, 20(1): 25-29.
|
[12] |
蒋东辉, 高抒.
渤海海峡潮流底应力与沉积物分布的关系
. 沉积学报,
2002, 20(4): 663-667.
|
[13] |
李春园, 王先彬, 夏新宇.
甲烷及其同系物δ13C值反序排列特征的数值模拟与非生物成因天然气藏探讨
. 沉积学报,
1999, 17(2): 306-311.
|
[14] |
刘善印, 钟大赉, 吴根耀.
滇西南景谷—镇沅地区第三纪重力流沉积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1998, 16(2): 50-54.
|
[15] |
柳广弟, 黄志龙, 郝石生.
烃源岩生排烃组分法模型研究与应用
. 沉积学报,
1997, 15(2): 130-133.
|
[16] |
林锡祥, 华保钦, 杨小梅.
鄂尔多斯盆地靖边-绥德地区古生界天然气运移和聚集的数值模拟
. 沉积学报,
1996, 14(3): 139-148.
|
[17] |
李延钧, 陈又才, 杨远聪, 朱江, 张茂林, 梅海燕, 于志海, 杨池银, 廖前进.
板桥凹陷古流体势与油气运移聚集史研究
. 沉积学报,
1996, 14(4): 94-101.
|
[18] |
张晓宝, 方国庆, 何海清.
西秦岭上三叠统浊积岩系中波痕的主要特征及其成因探讨
. 沉积学报,
1994, 12(4): 124-131.
|
[19] |
刘家铎.
西南太平洋新喀里多尼亚洛亚蒂盆地的现代沉积作用
. 沉积学报,
1992, 10(4): 137-145.
|
[20] |
端木合顺, 朱莲芳.
酒西盆地下白垩统下沟组重力流水下扇沉积
. 沉积学报,
1990, 8(2): 75-86.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