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李峰峰, 郭睿, 余义常, 宋世琦.
伊拉克M油田白垩系Mishrif组沉积特征及控储机理
. 沉积学报,
2020, 38(5): 1076-1087.
doi: 10.14027/j.issn.1000-0550.2019.084
|
[2] |
宋爽, 朱筱敏, 于福生, 葛家旺, 史亚会, 贺敬聪, 袁立忠, 刘军.
珠江口盆地长昌-鹤山凹陷古近系沉积-构造耦合关系
. 沉积学报,
2016, 34(2): 222-235.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2.002
|
[3] |
王颖, 王晓州, 廖计华, 朱石磊, 蔡露露.
巴西桑托斯盆地白垩系湖相藻叠层石礁特征及主控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16, 34(5): 819-829.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5.002
|
[4] |
章朋, 旷红伟, 柳永清, 彭楠, 许欢, 汪明伟, 安伟, 王能盛.
胶莱盆地白垩系林寺山组砾岩沉积特征及盆地演化意义
. 沉积学报,
2016, 34(1): 15-32.
doi: 10.14027/j.cnki.cjxb.2016.01.002
|
[5] |
郭荣涛, 郭丽娜, 周生友, 张玉双, 赵婧.
张掖鹦鸽嘴剖面白垩系碎屑岩层序地层序列:祁连山白垩纪隆升的沉积学响应
. 沉积学报,
2015, 33(5): 878-890.
doi: 10.14027/j.cnki.cjxb.2015.05.004
|
[6] |
刘畅, 张琴, 谢寅符, 乔李井宇, 孙杰夫, 梅啸寒.
厄瓜多尔Oriente盆地东北部区块白垩系层序地层格架及发育模式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23-1131.
|
[7] |
刘永福, 赵建华, 范秋海, 林畅松, 叶茂林, 范倩倩, 张荣茜.
塔北隆起中部白垩系卡普沙良群层序地层格架及沉积体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14, 32(6): 1113-1122.
|
[8] |
张荣虎.
塔里木盆地白垩系巴什基奇克组陆相砂岩中碳酸盐岩碎屑特征及其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9, 27(3): 410-418.
doi:
|
[9] |
付兆辉.
渤海湾盆地埕北凹陷古近系沉积体系分析与油气成藏
. 沉积学报,
2009, 27(1): 26-31.
doi:
|
[10] |
朱志敏.
阜新盆地白垩系沙海组煤层气系统
. 沉积学报,
2008, 26(3): 426-434.
doi:
|
[11] |
杨俊生.
苏丹Muglad盆地Fula坳陷白垩系Abu Gabra组层序地层及沉积体系
. 沉积学报,
2008, 26(6): 994-1004.
doi:
|
[12] |
赖生华.
断陷盆地沉积体系研究新思路:从古地貌、岩性变化、水体深度到沉积体系
. 沉积学报,
2007, 25(5): 663-670.
doi:
|
[13] |
杨友运.
鄂尔多斯白垩系自流水盆地水文地质特征与岩相古地理
. 沉积学报,
2006, 24(3): 387-393.
doi:
|
[14] |
.
塔里木盆地乌什凹陷白垩系冲积扇—扇三角洲沉积相及有利储盖组合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681-689.
|
[15] |
严德天 王 华 王家豪 王清晨.
库车前陆盆地白垩系层序地层样式及控制因素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06): 841-848.
|
[16] |
.
库车坳陷北部白垩系沉积速率分析
. 沉积学报,
2006, 24(05): 641-649.
|
[17] |
谢渊, 王剑, 江新胜, 李明辉, 谢正温, 罗建宁, 侯光才, 刘方, 王永和, 张茂省, 朱桦, 王德潜, 孙永明, 曹建科.
鄂尔多斯盆地白垩系沙漠相沉积特征及其水文地质意义
. 沉积学报,
2005, 23(1): 73-83.
|
[18] |
李双应, 李任伟, 王道轩, 刘因, 岳书仓, 孟庆任, 金福全.
大别山北缘早白垩世黑石渡组沉积体系研究
. 沉积学报,
2004, 22(4): 566-572.
|
[19] |
孙龙德.
塔里木含油气盆地沉积学研究进展
. 沉积学报,
2004, 22(3): 408-416.
|
[20] |
张慧.
大通盆地沉积体系与聚煤特征
. 沉积学报,
1998, 16(2): 139-144.
|